財經 來源:金融時報-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3-07-07 13:40:50
家住阿壩州馬爾康市沙爾宗鎮呷博村的胡大爺已年過六旬,不習慣用智能手機,也沒能學會電子支付,仍習慣使用現金進行交易,以往每次取款都要去幾公里外的鄉鎮上。如今農村助農取款服務站就設在家門口的小超市中,銀行工作人員還定期攜帶便攜式移動終端機上門服務,足不出村就能完成幾十項金融業務。
位于川西北高原上的藏族羌族聚居區阿壩州,60歲以上老人約11.68萬人,占總人口的14.33%,如何為眾多的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,是檢驗“金融為民”意識牢不牢、真不真的試金石。近年來,人民銀行阿壩中支結合地域特色,指導銀行機構提供有溫度的適老化支付服務,幫助老年人搭上“便捷支付快車”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設施更便捷
(相關資料圖)
服務環境更優化。人行阿壩中支對全轄銀行網點基礎服務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,增配老花鏡、愛心傘、應急藥品、放大鏡、口罩、愛心專座等設施,增開老年人無障礙通道、緊急服務電話等;開通老年人支付服務綠色通道、“愛心窗口”,為老年人優先辦理業務;增設“濃情暖域”“勞動者港灣”等愛心專區,提供老年人業務向導服務,負責適老服務講解、政策解讀及需求對接。截至6月,全州掛牌老年人特色服務網點169個,建設支付適老化服務標準化網點78個。
硬件設施更智能。人行阿壩中支著重從智能、簡潔、貼心、易操作4個方面積極提升智能設備的體驗感,推進銀行網點升級ATM、超柜、手機銀行等智能化自助機具界面,加載超大字體、老齡客戶專版、語音播報、指紋驗證、藏漢雙語等功能,縮小老年人客戶“數字鴻溝”,增加關鍵交易環節二次確認,讓老年客戶更便捷、更放心。
服務質量更優質。人行阿壩中支推動各銀行機構出臺《特殊群體和適老化服務工作指引(試行)》,明確落實“首問負責制”“預約服務”“上門服務”等規定,對老年人客戶群體的支付服務需求,做到有記錄、有回應、有處理。今年以來,累計為老年人辦理上門服務583人次、預約服務1524人次、遠程認證40人次。
服務再下沉
用好點站平臺,村鎮服務“零距離”。針對部分老年人對電子產品接受慢、操作難的實際情況,人行阿壩中支堅持傳統支付服務與移動支付服務相結合,以村黨群服務中心、商超為基礎,積極推動助農取款服務點提質增效,建設綜合服務示范點位及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示范村寨。目前,全州共建成農村助農取款服務站點1907個、綜合服務示范站點161個,實現對1090個行政村的全覆蓋,滿足老年人家門口取款、轉賬、繳費、殘損幣兌換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。服務點、站還加載了農村產業主體結算、供應鏈金融服務、購銷一體等普惠便民服務。截至6月,累計辦理各類惠民惠農業務537.16萬筆。
建好干支網絡,服務響應“面對面”。為針對性地服務腿腳不便、距離網點較遠的老年人,銀行機構建立以所屬銀行網點為主干、服務點為支點的“一干多支”弱勢群體支付服務需求反饋網絡62個,推進基礎金融服務“就近辦”“多點可辦”,主干網點根據服務點收集的需求,累計為腿腳不便的老人、殘障人士等提供上門支付服務0.2萬人次。
知識廣普及
人行阿壩中支將銀行網點、助農取款服務站點打造為常態化宣傳陣地,利用“3·15”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日、金融知識集中宣傳月等時間節點,邀請老年客戶走進營業網點,參觀體驗電子銀行、自助終端等智能化設施,現場講解使用方法,感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。深入社區、農村上門宣傳培訓活動,手把手教授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、手機支付、手機銀行等操作流程。針對近年來老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、買賣銀行卡案件多發問題,制作長圖、視頻、風險提示,并通過微信、朋友圈、官微等渠道廣泛轉發,打造防范電信網絡詐騙“無界限”宣傳空間,提升老年群體風險防范意識。
標簽: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