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花乳石

快訊 來源:個人圖書館-笑問客從he處來 2023-07-09 11:06:35

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

花乳石

(宋《嘉 》)


(資料圖片)

【釋名】花蕊石。

宗 曰∶黃石中間有淡白點,以此得花之名。《圖經》作花蕊石,是取其色黃。

【集解】禹錫曰∶花乳石出陜、華諸郡。色正黃,形之大小方圓無定。

頌曰∶出陜州閿鄉,體至堅重,色如硫黃,形塊有極大者,陜西人鐫為器用,采無時。

時珍曰∶《玉冊》云∶花乳石,陰石也。生代州山谷中,有五色,可代丹砂匱藥。蜀中汶山、彭縣亦有之。

【修治】時珍曰∶凡入丸散,以罐固濟,頂火 過,出火毒,研細,水飛,曬干用。

【氣味】酸、澀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金瘡出血,刮末敷之即合,仍不作膿。又療婦人血暈惡血(《嘉 》)。

治一切失血傷損,內漏目翳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頌曰∶花乳石古方未有用者。近世以合硫黃同 研末,敷金瘡,其效如神。人有倉猝中金刃不及 合者,但刮末敷之,亦效。

時珍曰∶花蕊石,舊無氣味。今嘗試之,其氣平,其味澀而酸,蓋缺陰經血分藥也。其功專于止血,能使血化為水,酸以收之也。而又能下死胎,落胞衣,去惡血,惡血化則胎與胞無阻滯之患矣。東垣所謂胞衣不出,澀劑可以下之,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,與此同義。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,有花蕊石散;《和劑局方》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,有花蕊石散,皆云能化血為水。則此石之功,蓋非尋常草木之比也。

【附方】新五。

花蕊石散∶治五內崩損,噴血出斗升,用此治之。花蕊石 存性,研如粉。

以童子小便一鐘,男,入酒一半;女,入醋一半,煎溫,食后調服二錢,甚者五錢。能使瘀血化為黃水,后以獨參湯補之。(葛可久《十藥神書》)

花蕊石散∶治一切金刃箭鏃傷,及打撲傷損,狗咬至死者。急以藥摻傷處,其血化為黃水,再摻便活,更不疼痛。如內損血入臟腑,煎童子小便,入酒少許,熱調一錢服,立效。

畜生抵傷,腸出不損者,急納入,桑白皮線縫之,摻藥,血止立活。婦人產后敗血不盡,血暈,惡血奔心,胎死腹中,胎衣不下,至死,但心頭溫暖者。急以童子小便調服一錢,取下惡物如豬肝,終身不患血風血氣。若膈上有血,化為黃水,即時吐出,或隨小便出,甚效。

硫黃四兩,花蕊石一兩。并為粗末拌勻,以膠泥固濟,日干,瓦罐一個盛之,泥封口,焙干,安在四方磚上,磚上書八卦五行字。用炭一秤簇匝,從巳午時自下生火, 至炭消冷定,取出為細末,瓶收用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金瘡出血∶方見主治。

多年障翳∶花蕊石(水飛焙)、防風、川芎 、甘菊花、白附子、牛蒡子各一兩,甘草(炙)半兩。為末。每服半錢,臘茶下。(《衛生家寶方》)

腳縫出水∶好黃丹,入花蕊石末,摻之。(談野翁《試效方》)

標簽:
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
資訊播報